广东河源市以“145”模式建立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农村厕所建设维护、粪污清运
2022-03-10 16:41:07

  近期,广东省河源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指导意见》,要求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以“145”模式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常态化、管理长效化、工作制度化。

  据了解,我市采取的“145”模式,就是坚持组织“一体化”思想,实现长效机制上下联动;坚持强化“四保障”措施,筑牢长效机制实施堡垒;坚持管护“五重点”目标,明晰长效机制治理方向。

  坚持组织“一体化”思想,实现长效机制上下联动。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形成组织领导、党员先锋、村民主体的上下联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推进机制。

  坚持强化“四保障”措施,筑牢长效机制实施堡垒。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面统筹整合资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二是强化村民自治。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是主体,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发动群众是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

  三是强化考核督导。建立督导暗访机制和定期情况调度、通报制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评价机制,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抓好督促检查。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坚持管护“五重点”目标,明晰长效机制治理方向。

  一是全面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切实巩固前三年清拆和整治成果,鼓励采用划分片区、门前“三包”、责任到人等方式,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对清拆出来的空白地带,实行清旧补绿、拆旧补绿,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目前全市已累计拆除危破旧泥砖房23.2万间1901万平方米,6450个自然村通过开展庭院绿化、乡村美化打造“四小园”45276个。接下来,我市将深入开展农村“三线”整治,争取到2022年“三线”整治完成率达75%,到2025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深入开展“四小园”建设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实现农村干净整洁有序初步目标,在2025年80%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二是健全生活垃圾收运治理体系。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组织和公共监督的治理体系,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目前全市95个乡镇均建有农村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收集点32332个,农村保洁员6600个,农村垃圾实际处理量达2761吨/日。接下来,我市将建立健全“市奖补、县补助、镇统筹、户缴费”的农村垃圾长效管护经费保障机制,按市财政7元/年·人、县(区)不低于33元/年·人的标准配套保洁费用,并逐年提升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经费补助标准,确保农村保洁管护工作有效运行,到2025年前全面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和生活垃圾设备运行维护机制。

  三是完善生活污水治理运维模式。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利用优先、建管并重、创新机制、多元共治”思路,以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为原则,制定合理工作规划,推进城镇近郊村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全面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护机制及治理成效评估机制。全市2908个自然村完成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约41%,纳入2021年省民生实事的50个自然村通过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实现治理目标。接下来,我市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2年农村生活治理率达到50%、到2025年达到70%以上,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

  四是健全农村厕所建设管护制度。加快农村厕所建设维护、粪污清运、处理利用三大体系建设,成立管理队伍,健全管理网络,明确部门职责,巩固现有农村改厕成果,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做到应改尽改、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标准要求、落实监护人员。全市全面排查495652个农村户厕、1999个农村公厕,核定问题厕所6997个、问题公厕103个,完成问题厕所整改3123个、问题公厕整改59个,“厕所革命”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争取到2025 年底前,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公厕按需建设,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完善。

  五是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实施农村村内道路攻坚行动,注重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以“一区四带”(灯塔盆地核心区,东江画廊、原中央苏区(粤赣交界)、沿赣深高铁、沿高速公路出口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为抓手,引导各县(区)、各乡镇对标结合市、县两级有关规划,在各县(区)打造1-2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每镇打造1条镇级美丽乡村风貌带或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带,全市共规划建设各类示范带110条,全部已开始动工,35条已见初步成效。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完善风貌带规划、打造美丽田园、建设美丽村庄、发展美丽经济等措施,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到2025年“四沿”区域美丽乡村风貌带基本建成。